喜报
我市赵咏秋领衔编制的两部国家标准
运行20年以来进行了首次修订
于2025年3月
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重新发布实施
经赵咏秋同意
将捐赠给黄石市档案馆永久收藏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和其他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2部分:钢中夹杂物级别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
据赵咏秋介绍,这两部国家标准是应用计算机对钢铁或其他金属材料的内部显微组织进行自动定量检测评级的一种试验方法标准。
据介绍,钢铁内部显微组织(包括夹杂物、碳化物和其他组织)的几何形貌、尺寸和分布是影响钢铁质量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国际国内钢铁内部质量评定一直采用标准图片人工肉眼对比法,最多只分为5个级别档次,人工粗略估计实物图像与标准图片最接近的级别。这种人工肉眼形貌估计,没有具体的数据信息, 劳动强度大,精确度低。受工作经验、习惯方法、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无法避免人工目测带来的偏差。同时,这种肉眼评估方法无法对处于两个级别之间的组织精确到小数级别的评级,不能获得一定面积上的统计分布数据。因此,人们寄希望于自动、定量方法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用计算机、摄像头与金相显微镜组成的自动图像分析设备得到开发应用,也有一些与设备配套的检测软件相继出售,为夹杂物的定量评定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但是国家没有建立操作标准,各开发商和用户的图像分析操作方法各自为政,图像提取和识别不一定准确,并且依然是按照原标准图谱最多测量五个级别数据,数据缺乏可靠性也不能统一。
为了能获得更精确的级别数据,同时使自动评定结果具有科学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原大冶钢厂赵咏秋高级工程师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获得准确的图像提取和识别方法,再运用线性回归方式计算出我国标准图谱的级别与几何参数之间的数学定量关系公式,解决了获得小数级别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引进国际体视学先进经验,研究制定了《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它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的大标题下的三部姊妹标准,分别对钢中夹杂物、碳化物的几何参数、含量和级别的自动图像测定方法步骤进行严格规定,其中包含了必须符合的体视学原理、计算机自动检测程序设计,被检测的显微组织的自动识别、自动测量与计算方法,对操作者的要求、检测报告的自动打印等等条款。
赵咏秋尝试向国家标准委员会申报立项,获得批准,三部国家标准分别于2002年、2006年和2008年通过专家审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实施。该三部标准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标准空白。三部国家标准于2005年、2008年、2011年、2012年分别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前身是国家冶金部)颁发的四项科技进步奖。
这次发布的标准修订版是第一部和第二部。
三项国家标准获奖目录
1、 2005年度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证书
2、 2008年度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证书
3、 2011年度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证书
4、 2012年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证书
GB/Т 18876.1—2024 (代替 GB/Т 18876.1—2002 )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和其他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
文件起草单位: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咏秋、纪肖、刘丹、冯程程
本文件于200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Т 18876.2— 2024 (代替 GB/Т 18876.2—2006 )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2部分:钢中夹杂物级别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咏秋、杨娥、纪肖、张志成。
本文件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赵咏秋简介
正高级工程师。祖籍湖北大悟,1953年出生于湖北蒲圻。1982年起,先后任大冶钢厂钢研所试验研究部副部长、工艺室主任、老产品质量研究室主任、冶钢钢研所主任工程师,冶钢集团公司科技部部长、钢研所所长、董事会专家委员会主任。1998年起,先后当选为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湖北省人大代表。1993年3月加入民盟。2001年任黄石市监察局副局长。2006年任民盟黄石市委会主委。2008年2月当选为黄石市十一届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