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国档案报》
刊发了黄石市档案馆
撰写的文章
《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写在
〈珍档探秘——档案背后的黄石近现代史〉热播之际》

《珍档探秘》系列短视频由黄石市档案馆2025年重磅制作推出,短视频共10集,以珍贵档案为脉络,系统串联起张之洞湖北新政驱动黄石工商业崛起的峥嵘岁月、汉冶萍公司奠基近代钢铁工业的艰辛历程,以及黄石在革命运动、抗战西迁、城市新生等关键历史节点的奋斗图景。该视频不仅填补了黄石工业文明档案研究的多项空白,更通过档案活化与学术阐释的双重赋能,为传承城市文化基因、深化地方史研究提供了生动范本,成为推动历史文化“活起来、传下去”的重要实践。自6月4日首播以来,引发强烈反响,目前已被新华社、中国档案报等中央、省级媒体播放,并被黄石广播电视台、黄石日报等近20家市直单位和高校政务网站、新媒体平台转载,各县(市、区)新媒体账号也纷纷转播,相关话题阅读量持续攀升。
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写在《珍档探秘——档案背后的黄石近现代史》热播之际
兰台微处纳寰宇,卷铁藏史阅千秋:档案工作如何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继《黄石党史故事》《英勇的红三军团》红色短视频火爆全网之后,湖北省黄石市档案部门再献力作《珍档探秘——档案背后的黄石近现代史》,从中或许可窥探一二。其一以贯之的整体史观和创新理念精妙地融合于这部作品,对探索档案活化与应用的新思维、新路径,重塑档案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新形象、新地位,重构档案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强等方面的新作为、新贡献,具有多维度的示范意义。
《珍档探秘》是一部以档案为核心元素、纵深解读黄石的历史大片,真实而生动地回溯了黄石地区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市早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创意独特,角度新颖,逻辑严密,语体鲜活,首次系统而完整地梳理出跨度达半个多世纪的黄石近现代史,堪称黄石建市以来历史演绎的“破冰之作”,必将成为黄石人民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奋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增长极建设整体跃升的新爆点。
理念先行,方能引领行动。档案见证了文明演进的渊源,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石。只有充分认识档案价值,将其变为“活化石”,才能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档案部门如何当好文化建设生力军、文化传承先锋队、文化传播排头兵?《珍档探秘》奉献的样本价值或可被所有档案工作者重新审视。
档案的活化需要创新思维
《珍档探秘》以活化档案为目标,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以档案串联历史、用档案印证并演绎历史的全新路径。
首先是开发思维创新。传统的档案开发往往局限于被动的课题应付或研究,要么忙碌于应景式的史料汇编、惯性化的记录存史,要么拘泥于小问题的解析、小事件的考证、小故事的演绎,繁复、琐碎的基础性工作让档案部门几乎成为“生僻冷门”的代名词。《珍档探秘》以一种更为宏阔的整体史观为引领,以更加主动、更加理性和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城市乃至中国、世界的历史进程,以点及面,由面及里,既重实物考据,又重内在联系,使开发更宏观、更系统、更实用,也更具史学价值。
其次是编研思维创新。以档案梳理历史,沙里淘金,查漏补遗,串珠成链,以及举一反三,使黄石的早期城市史首次形成了历史与现实对接的完整闭环。《珍档探秘》共分10集,从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到清末汉冶萍公司的成立,从黄石建市到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视察黄石及黄石地区经济发展的开局,以核心史实为纲,以公文、书信、账本、票据等为切口,将零散的档案文化资源分类整合,组成具有严密逻辑的文化体系,从不同角度还原历史真相,且档案之间互为补充、相互印证,使历史更加丰满、更加真实可信。
再次是叙事方法创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力避历史虚无主义和本本主义,以档案重现历史,尊重史实,去伪存真,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宣教或史料罗列,而是选取最具爆点的历史事件,以档案为线索,以讲述代替解析,层层推进,如抽丝剥茧,又如庖丁解牛,历史进程豁然开朗。
最后,语体风格也别具特色。一改叙说历史的宣教习气和学术文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唤醒档案,既不浮夸矫情,也不生硬枯燥,调性恰如其分,其对历史的深厚演绎突破了档案活化过程中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壁垒,达到了“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艺术效果,充分彰显了“为人民大众创作”的思想。
档案的应用需要传播“破圈”
《珍档探秘》沿用了《英勇的红三军团》等系列短视频的传播构架,即依托主流媒体这一传播高地,注重传统内容与新技术传播的结合,突破性地整合运用各类社会资源,持续不断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乃至户外平台进行高密度传播,形成线上线下、网上网下互为补充的立体化传播格局:每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短视频呈现方式,使其获得广大网民的青睐;邀请湖北电视台原知名主播马力讲述,以及熊召政、刘玉堂等湖北文化名家出镜点评,无形中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引导力;对新技术的运用既弥补了历史画面的缺失,丰富了作品的可视感,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如作品中对AI技术的大量使用以及营造氛围的后期制作。
新时代文化建设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最终艺术归属。简而言之,群众思维是让文化产品更接地气更具广泛传播力的基石。如果说“让更多的人看得懂”是《珍档探秘》创作的出发点,那么,“让更多的人看得到”进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则是最终落脚点。无论是档案叙事的文本创造,还是作品传播的思维创新,都体现了档案运用的人民导向和群众思维。以《英勇的红三军团》的传播“破圈”为例,它之所以成为地方党史宣教的现象级案例之一,一方面在于内容、形式的根本创新,另一方面还在于传播路径的延伸和拓展。
黄石档案部门以推动本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契机,践行开放性的传播思维,及时响应城市所需,及时呼应人民所求,让作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计划有组织地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党校、进军营……成功打通文化成果共同分享、文化教育深入人心的“最后一百米”。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档案文化的活化应用,又使档案文化由藏于幕后的“潜学”向走向群众的“显学”演进。由此,我们深信,《珍档探秘》的创新型传播,将会在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新机制、档案文化提振文化强市精气神等方面,再创流量纪录,再建兰台奇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全新的“档案力量”。